close

旺報【記者李侑珊╱綜合報導】博客創意旅店

兩岸學子壓力山大,大陸約1億名中小學生睡眠不足,台灣高中生甚至群起向教育部提案,盼能延遲上課時間。美國布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瑾發現,中國學生的求學態度根植儒家文化,講究勤奮、刻苦、尊師重道的美德,學生成績不好多感到慚愧;至於台灣施行教改多年,盼能讓學生擺脫升學壓力,但補習風氣從未被抑制,學習成果在於擅長應試。

大陸教育部曾發布公文,稱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應為10小時,中台中境外公司設立靜電油煙處理機學生則不得少於9小時。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公布調查結果,自2005至2015年間,大陸近6成中小學生每天睡不滿9小時;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調查也顯示,睡眠不足的中小學生高達1億人,作業多、在校時間長,孩子無法好好休息。台灣狀況也頗類似,升學壓力讓高中生睡不飽,6000多名學台中公司記帳子因此向教育部提案,延遲上課時間。

重成績忽視靜電抽油煙機品格教育

華人社會崇尚升學主義,學子課業壓力沉重,憧憬西方教育崇尚自由、講究興趣的學習風氣,近年不時看到中西方教育爭論或比較的議題。

美國布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瑾來自四川,她認為東西方學童的學習態度、方式迥然不同,在於文化價值的差異,「中國兒童的學習模式,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」。

李瑾指出,包含兩岸在內的華人社會,兒童教育採「美德學習模式」,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,秉持誠信、勤奮、刻苦、持之以恆、專心、謙虛與尊師重道共7項美德;若面臨學習成效不彰的問題,往往出現慚愧或自責的想法,「孔孟學說重視探索人性的內在發展,這也影響了中國兒童的學習模式。」

課業減負變成偽命題

雖然西方教育強台中公司設立調興趣,且美國各地教師工會多半規定,小學老師若要在下午上課,必須增加薪水,小學生也因此多數在下午不用上課,讓華人學子為之稱羨;但李瑾認為「時代飛速發展一定會帶來教育壓力」,大陸政經結構仍在成長,教育壓力理應沉重,「教育沒有後退,不能讓孩子成為犧牲品」。華人社會秉持這項觀念,致使「課業減負」是偽命題。

李瑾特別以台灣當作個案,施行教改多年,目的在於「討伐」台中商業登記應試教育,因此取消聯考,甚至縮短上課時間,盼能紓解孩子的學業負擔,卻還是無法避免「早八晚九」的現象;學生早上8點到校上課,放學後至補習班上課到晚上9點,課業負擔可用「越減越重」來形容。77249ACF4E42B60D

arrow
arrow

    ozjy1hn0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